Yenting Lin & His Dots

View Original

Knowing what we are doing is something called "自覺"

任何事物都有著許多面向,而受限於個人的限制,我們難以一窺全貌。尤其在受限的情境下,自我中心的單面批判便相當容易出現。 沒有完人。在距離之外,人群之中,部分特質得以突出,成為所謂的特質。這樣的一項個人特性,仰賴所有的條件去建構,創造容這個特性存在的環境。

當距離、人群等內容被抽離後,留在其中的,便成為構築那環境的必要因素了。這時,對於在其他時候表現出正面的、具吸引力的特質,該如何因應因為個人評價的出現,讓這不再單純的美好逐漸消弭,而出現的生活困境?

我們的目標是,解決:「自我中心,對正面特質的反面評價」

作法如下:

  •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自覺的人:了解自己的特質,不讓伴侶困擾。
  • 讓自己成為能夠擴大接納另一半軟弱的人:不要去想像對方一定很完美,沒有完人,接納全部的對方。

總的來說,就是要有意識的瞭解自己的作為,亦即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做(why)、為何而做(what for)?

因為剛好轉到的一個節目,使我有了一個與錢玉芬老師共度的下午。老師在節目中分享的內容,來得巧而適宜,一點的心得如同以往每一堂課一樣有體悟也有幫助。那些與老師相聚的早晨,是我很懷念的時光。許久沒有聽到她的聲音,瞬間又勾起了許多過往──那些直探心底面對自己的時刻,半強迫性對自我的剖析。如果說大學中有什麼難忘且有幫助的課程,非「心靈洞察與健康」莫屬。謹慎地提醒自己,定期的省思:深度地檢視自己,有其必要。

在那段時間,寫了幾篇文章,以下為選輯,與今天的主題也有些相關:

謝謝錢老師,閻助教,與同組中願意坦承且彼此分享的組員們──陳、康、王,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