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
投資性不動產的認列規則因為IFRS在台灣的施行,將產生影響
很好,發現網路上沒有什麼會計相關的評論網站
有點納悶為何,畢竟像是法律便有許多的部落格在寫
很多的執業律師會將類似的資訊潤飾評析後發表,我想,會計方面應該也可以有類似的嘗試
很好,我會來瞧瞧。
投資性不動產的認列規則因為IFRS在台灣的施行,將產生影響
很好,發現網路上沒有什麼會計相關的評論網站
有點納悶為何,畢竟像是法律便有許多的部落格在寫
很多的執業律師會將類似的資訊潤飾評析後發表,我想,會計方面應該也可以有類似的嘗試
很好,我會來瞧瞧。
對不起,但我還是想這樣說。
又想到那個動作:
把自己的手掌攤開,掌心翻過來向著自己,看著,然後說,『結果,到頭來,我有掌握住什麼嗎?』
很難過自己又有這樣的想法。
或許,我們都得盡全力活在當下,省點力氣去緬懷從前,尤其是失去的那部分。
但我也想說,正因為我念著那塊,也才得以促成這些幾次幾次的快樂,不是嗎?
一時間的好,一時間的壞,
像是什麼敢愛敢恨人生才會過得豐滿無遺憾精彩無比,經過淬煉的會更美好,什麼的其他,
但現在的感覺就是不是很好,
雖然我說我聽不懂,不知道在說什麼,
可是我感覺,那是隔著一點距離在說話的。
我好不喜歡那樣,就是那樣淺淺淡淡的好像不想掏撈太多,
我好不自在,
我想問說為什麼不能直直白白地說清楚,直接坦白?
好,我知道每個人的相處模式都不一樣,個性什麼的,不是我想要一就有一,
總而言之,這就是我的感覺。
今天是五月九日。
今天中午,想到的是「交流」。
我想,我們這一世代有個很大的優勢--交流。
不管是科技上、或是觀念上,我們都有很多的機會,並能很容易地跟不同地方的人、事、物去認識。
交流是有助益的。
多看了點形形色色的人、想法的激盪、差異甚大的風俗習慣.......等,
可以幫助形塑多元的觀點,對於自己,我們也可以發現自己的特色在哪,定位、角度等等。
可能,在某個限度內的交流,只會讓根深蒂固的想法更加強韌,
但我相信,當交流越來越多的時候,也就是刺激、驚喜發生的時候,
之後,什麼樣的轉變都有可能,
而這些多元的觀點,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讓人與我之間的相處更加正面。
今天晚上,在二活的社辦裡跟著一群人,作學生會長競選團隊的開會討論。
幾個人都是蠻不一樣的,我們齊聚在這,想政見、想組織、模擬、推測.........為著這目標
目標是--選上,實現這些政見,以及那最初的想法。
一群人,為著同一個目標而貢獻、努力,總是很令我感動。
想像,
是什麼樣的連結,把這些人串連在一起,
願意在這個時間撥出空檔坐在一塊,無論常發言或少發言,心思在這思索著,
然後又彼此約定了下個時間,要再次齊聚籌措,
我們在各自的道路上,轉了一個彎,使我們現在,走在一起,朝著同一個方向,
是哪個牽引力,又來自何方?
今天飯糰在發表政見時,想來想去,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尋找個平衡點,
想做的事情,跟現實連接之間的平衡點。
是否,我們想做的事情,可以讓現實跟著我們起舞,讓我們多點主動的力量,
又是否,我們得花很多時間在適應、融入現實中,使我們得以被接受、包容、吞納?
而偏偏,我們又不是很清楚,外界對於我們作法的看法,
這邊想那邊想,一邊猜一邊推,一些害怕最初簡單樸質的情感會被這樣的事情埋沒,
我想,有位老師說的話非常重聽,
「不忘初衷」,
「不忘初衷」,
自始至終,我們都不能忘記那最初的想法,讓這一切行動開始的想法,那萌芽的最一開始。
如此,我們才不會偏了,也才不會在中途怕了、慌了,
如此,累了、苦了、難了也都可以走過,
「不忘初衷」。
about: MOVIE
【Invictus】
i'm the master of my life.
about: 死刑
人們賦予政府權力,讓他為人們統領世事,但我們該如何劃分這權力的界限?
政府可以有權力剝奪人們的生命嗎?
在我看來是不行的。任何人都沒能擁有這項權力。
生命是身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
about: FEELINGs
我想我不那麼善於處理感情相關的問題
所以常常,會想說按照些簡單的準則去想,然後照做
遇到那天那樣子實在毫無頭緒、辦法,不知道該怎麼做
有時候類似的事情有點讓人灰心,忽然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變轉到了個無從應變起的狀態
好難、好難
當然,我也可起身走開,沒必要為了自己不開心而又不大能解決的問題留連讓自己難過
但是一次一次的,我總留戀
留戀那些過往的相處、回憶,有些是真實的,有些不是,都是我想念的
因此總也假設可以很快的回到那樣,熟悉的交往
像這個,現在感覺是一步步的回到以前的樣子
不過其實也不大記得了,所謂以前或是熟悉的樣子
最近發生了些對話,就會想:咦?之前也是同樣的嗎?
唉,不自覺得比較讓人討厭
我也不知道,讓它慢慢發展
近來相處的過程中,讓我發現自己似乎不會輕易的將自己的事情分享
好啦好啦,講這麼多
我要自然發展。
about: What am i doing?
會對未來焦慮,而想做些什麼
怕現在的自己要是少做了些什麼,會輸別人,會少了點競爭力
恩,怕落後,趕不上
何須這麼辛苦呢?
比較、競爭、追趕,一路上馬不停蹄的做這做那只因為一個害怕趕不上別人的意念
念茲在茲的
慢慢持續下去則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會被類似的事情所填滿,恩
如果能傾聽內心的聲音的話,則應該能避免類似的問題吧?
聆聽那真切的聲音,也如果聽得見的話。
不要汲汲營營了。
一直沉溺於結果的話就會忘了很多東西
忘記這學期是怎麼一路晃過來的,邊閃邊避邊投機
耍耍自以為的小聰明,然後拿到了二十五學分
這些都是一次次的機會,一次次的測驗吧
邊說著自己有什麼想做的事、想走的路,卻連幾次切實的點都沒掌握住的話,也終究只是說說
我以為,只是任性而已
單純的率性、率真
不知道是變了,還是原本認識的不多,沒發覺到
奇異的連結、緣份,總出現在沒有想到的時刻
幾次都是這樣,像是無來由的湊合,隨機處現般的感覺
深怕忙了許久,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到頭來卻發方向錯了
我想,我們可能該做個調查。
冷冷的海灘,東北風吹著,踩在海裡腳好冷。
當製造業頻頻向成本更低的地區靠攏時,代代皆有異議人士出面往齒輪裡丟沙子,為這場競賽(向下沉倫競賽)增添路障。這些反對力量,來自良知、宗教或政治的力量,以令競賽規則不斷重新修正、改善最糟的情況,使之雖稱不上好,但確實勝過以往。不分古今,這些力量包括政府、工會、宗教領袖、國際組織、激進派學生,還有最重要的——工人們自己。只要工廠惡劣得讓員工忍無可忍,他們就會挺身而出挑戰老闆,為自己及追隨的夥伴們改善情況。
這兩造對立的力量——一方為競爭的市場,另一方為政治、宗教和勞工界的領袖——長久以來都互視為敵人,以懷疑甚至怨毒的眼光注視彼此。今日的全球化激進派人士將國際間對利潤及自由貿易的需求,視為是貧窮及無權力者的敵人,是需索無度、必須加以遏止且絕對不可信任的力量。商業社群則反過來輕蔑地激進人士斥為極端主義者,一群資訊不足卻蓄意阻撓的烏合之眾,擋住唯一一條拯救貧窮的道路。自第一批紡織工廠出現,這場戰爭已被形容成「無人性的貪婪」與「幼稚莽撞的麻煩製造者」之間的對決。
然而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全球資本主義與勞工激進主義非但不是敵人,反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攜手改善人類生活狀況的合作夥伴。雖然各大執行長莫不希望激進人士閉嘴,激進人士莫不希望壓制企業的力量,但雙方其實都需要彼此。
或許,就像小船前行一樣,需要一左一右的划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