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懶惰的人,如何培養高產出的習慣?

3021820-poster-p-1-how-incredibly-lazy-people-can-form-productive-habits〔本文為翻譯文章,原文出處:FAST COMPANY這是一篇用來對付懶惰的文章,同時帶給你提高產出的簡單方法。

Gregory Ciotti 嘗試著多培養上健身房的習慣,身為多產的部落客,他深刻地了解該如何安排他早上的行程——運用「針對惰性的設計(Designing of laziness)」。

「我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上健身房的服裝,把該帶的東西打包好,然後放在門口。」「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我還會把外套也放在門口旁的櫃子上。」「重申一遍,為了打造『針對惰性的設計』,我在意志力與行動力最高昂的時候將所有需要的東西準備好,消除了所有潛在的阻力。」

藉由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所有需要的東西並放置在門口,Ciotti 化解了培養他良好運動習慣的阻礙。如果你也在前一個晚上就準備妥當,就不用在早上的時候花費珍貴的十五分鐘翻箱倒櫃,你甚至可能早就在半路上了!相反的,你可以用增加阻礙的方式來消除不想要有的壞習慣。

我們還可以怎麼利用這種「增加/減少阻力」的方法,來更好地運用惰性呢?在這之前,先來了解一下為何人們會討厭阻礙吧!

心理學家們提供了兩種思考觀點:

第一,為了完成一件任務,大腦不會為了非必要的項目而耗費能量。曾獲得諾貝爾心理學獎的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認為這是一個演化上的結果——冰河時期的人類得試著用最少的能量生存下來,所以對於不必要的行動,亦即惰性,是可以理解的。

決策上的疲憊感,則是另一切入點。大腦是個器官,而非機器,因此它會疲累。伴隨著疲勞而來的,是認知能力的下降,邏輯判斷的品質在此時遠遠低於當人體處於機警的狀態。

所以,增加/減少阻力是一個確保我們不會把精力耗費在較無意義項目上的良方。假如你已把上健身房的東西收拾妥當,就不用在早上的時候翻找襪子、衣服;若將誘人的零食藏在遙遠的櫃子深處,則能降低受到誘惑的可能性。

許多知名的領導人,深知阻力的重要性。美國總統 Obama 即有意地保持一個極簡的衣櫃。

「你會發現我只穿著灰色或藍色的西裝。」「由於我有太多事情需要抉擇,因此我試著減少我需要做的決定,比如說吃或穿的問題。」他提到有研究指出,一個簡單的決定,便會減低一個人做更多決定的能力。這就是逛街購物如此累人的原因。「你必須使你的生活維持一定的規律,謹慎使用做決定的能量。要是一整天都被瑣事纏身,那將會讓人精疲力竭。」

簡言之,比起把精神花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上,不如好好地運用阻力來協助我們,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在具有深遠影響力的項目或是高效的習慣上。

〔圖片來源: Flickr user JD Hancock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方法,因此把它翻譯出來。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原文,會有更多的——以 Work Smart 為主題的系列文章可供參考(如果有時間,也想慢慢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