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上世事紛擾,經濟、政治、教育、工作、居住、土地以及各種族繁不及備載的問題叢生,然我想到,或許我們國中課本的那一課──雅量,是一個根本解。
許多人大概都跟我一樣,曾走過升學這條路。我們的青春歲月裡,最親密的陪伴就是繁重的課業。成天面對接踵而至的課程、習題與考試,有時得讓數學科老師來上美術課、童軍課或家政課,或簽下輔導課的同意書,甚至放學後、假日時,常得到補習班報到,即使請了假,也有錄影可看⋯⋯等。這像是條沒有終點的路,一切就為了分數?但為什麼很少人做其他的選擇呢?因為,社會有一個公認的價值——文憑,這是我們對於一個剛來到社會的新鮮人的認識基礎,像是個前提般存在,一個人的其它面向似乎⋯⋯沒那麼重要。
這個所謂的「文憑至上」,為何有這麼強大的力量?為什麼不少年輕人的青春受它左右?社會上,處處存在著這類預設的價值判斷。舉凡大家重視的文憑(學歷、技能等證明)、倫常關係(年紀到了要交男女朋友、結婚生子等)、財富、名聲等,我們預設標準,以此類項目作為認識、衡量某人的基礎。這類預設,彷彿表示有個明確的典範可供追尋,只要依循此路線,即可按部就班地獲得社會的認可。
然其實,不論是主流或非主流者,每個人都懷著自我的預設,而當面臨到某個彰顯非我族類所認同的價值的關鍵字詞,便如同啟動了自動反對機制,立即有效地給予應有的隔離與攻擊,而從未給予它一點申明的機會;也有時候,有交換意見的形式,卻缺乏內涵,少了接納、思考對方話語的態度,讓交流的場合僅為各抒己見之用。
因此,在本文提及的雅量,是為提倡一種互動方式,讓各種意念可在各種堅持間獲得交流、成長的可能,後為社會上廣泛的問題帶來一正面的影響。
如果你我不能讓異己存在,那我們遲早將敗亡於自身的傲慢。
台灣從戒嚴走向解嚴,各處萌生的機會讓各種事物萌芽、出頭的可能性大幅度的增長,因此而讓社會更往公民社會邁進一步。但不可否認的,即使我們不小程度地鬆動了國家單一意識形態的灌輸,社會上卻仍舊潛藏著對於單一主流價值觀的認可與推崇,例如普遍瀰漫的對於高、富、瘦、名、利的高捧,塑造了對於其他價值不友善的環境。當個人來得及思辨出自我的意義前,便面臨著社會排山倒海而來的灌輸,讓許多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成了主流意識的傀儡,繼而成為新一代的代言人與宣教者,這即是現階段亟需應對的根本問題。
當個人被迫接受外界的輸入時,那樣的認同程度無法與自身思辨後得來的相比擬,這將帶來短視的後果。比方說,我們的社會鼓勵人們追求學業或是財富的成就,但若缺乏更深層意義上的背後目的,將會盛行簡便而立即見效的方法,只注重短期的效果,或將使防弊成為不得不的設置。
同時,龐大的群體踩在同一價值觀的道路上時,將讓競爭變得永無止境,僅有的出頭方式便是靠最大化的犧牲或是以既得利益者的繼承之姿直接降臨在前緣。比方說,在追求學業或是財富的路途上,除了不斷的投入時間以換取表現外,亦可投入金錢來助長優勢,然若所有人皆向外競逐著相同的目標,競爭的態勢將愈形慘烈,對參與者而言,無疑是個悲傷且了無希望的未來,只能倚靠安慰性的名言佳句與成功故事慰藉永遠鎖在半路上的自己。
社會整體面臨無時無刻的挑戰與刺激,可以帶來璀璨的火花與更為光亮的未來;也可以因為一元思考的封閉而導向更為保守的發展,壓縮了彈性應變的空間。我們不是看到他人光鮮亮麗的外表,然後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以為習得了精髓,在發現無效後只是更加窄化了一元的狹隘。
最終,對於一元的過度崇尚造成的是對於個人的抹煞。抹煞不是嘴上說說,是實質地把一個自我置於一旁並加以銷毀。真實的傷害不必然見血或有立即了斷的效果,橫跨一生的殘會是集體所能產製的極端罪孽。
雅量:承認、尊重並認可異於自身的價值。
我們自詡為人,一個有智慧的物種,但我常想,到底真正使人類獨特的特質是什麼?恣意地繁衍、征服並試圖成為主宰,由著本性與無知帶領,這是所有物種的本能。當我們口口聲聲讚美人類的成就時,我認為人的特點在於可以妥善地利用大腦尋出萬物的共存之道,依此在歷史上留下輝煌且燦爛的篇章。
雅量的內涵是以有次序的步驟來面對其他同存於世上的價值——承認、尊重與認可。承認,是讓那些異於自身的存在進入意識的第一步;尊重,則是建立對等的互動環境與可能性;認可,則是將珍愛自己的態度一以貫之地涵蓋萬物。不論面對的是人、動物、植物、一件事情或是其他任何在主觀上看來相異於我們的種種,把守這個態度,讓那些原先突兀在眼前的,成為日常習慣的一部份。
但是,懷抱雅量時,並非就此否認自身的所有,或是從此放棄主張各種論述,而是認知到對立存在的價值,支撐了整體的完整性。因為彼此的差異豐富了所有參與其中的個體,擴及全面的效益是光企求單一的突出所無法達成的。各人可以發出各式豪語,但請以雅量作為互動的準則。
總而言之,在各種場合裡頭,不論是與親密關係中的父母、兄弟姐妹、伴侶,或是和友人、同事、大眾、動植物相處,又不管是談論夢想、分享心得、交換觀點、依賴陪伴、共同合作等,且讓我們兼容並蓄地擁抱異於己身的種種,暫時地放下自我的判準,用一點時間進行承認、尊重、認可來貫徹雅量,使各種繽紛的價值在友善的環境中茁壯,個人得以有機會成長為有意義的個人,進而形塑出廣納的社會,以達成有未來的未來。
伏爾泰曾說:「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許,在這之上,可以再加一句:
「我將用心傾聽你,用雅量擁抱你每一個相異於我的部分。」
圖片來源:Ted Fu,Hugs for you(Flickr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