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敦煌,今日台北

我們彷彿跳躍時空,再續了心碰心的時刻。

距離上回身材寬了些,年紀長了些,但一些東西還是緊緊的牽引著我們。

享受旅行、關心社會、並對彼此的世界充滿好奇。許多的不同,但最根本的,憧憬未來、懷抱希望卻是相通的。或許有時有點兒悲觀,談論時事時總不免顯露出「世事難如人願」的淡淡無奈 ,不過,此時此刻我們的重聚,讓一切的憂慮都相形失色。

在鳴沙山上的日出時分,眾人一躍。

那段在敦煌—鳴沙山的回憶,是整趟取經之旅中印象很是深刻的一部分。每每跟人提起這旅程,總把我們在凌晨時分,集結了各路旅人,翻越圍牆,頭頂上盡是滿天心斗,而我們在沙漠中奔跑,攀上沙峰,等待日出的片段與人分享。這是人生中難得的冒險,同行的小白正是為此增色的大力功臣!

台灣是我所熟悉的所在,儘管如此,大多數的地方,我僅有對各點的粗淺瞭解。我有許多享受的去處,但我並不確信是否他人也能與我分享同一種氛圍。當你們問起推薦的地方時,我感到一絲惶恐,尤其又注意到你們才剛新婚,更覺得有點壓力,不知道該如何推介。

在台大巡禮的夜晚,有種很神奇的感覺。上一回見面,是在異地,這回,卻是在我熟悉不過的校園。這樣的機會何其難得,一個與旅伴重逢的場合。

希望我們彼此安好,即使世事艱困,不過,我們都曾眼見人的無限可能與勇氣。下回見吧!

答錯的小朋友

今天在校慶的校園導覽的遊戲攤位上值班,負責招呼前來參加闖關遊戲的大小朋友們,有一個題目是:

台大校徽

台大的校徽(如上圖)由三個主要的圖像所組成,分別是:傅鐘、椰子樹、雷紋(外圈)。請問,何者與台大希望學生「規律、準時、生活態度不隨便」的期許最為相關?

相信應該很多人都可以迅速地回答「傅鐘」作為答案,取其「鐘」的象徵意義。

但我發現,許多年紀較小(小學低年級,或更小)的小朋友,常也能快速地做出回答,卻不會指向「傅鐘」(有幾個指向了「雷紋」),或是,簡單的說,他們答錯的機率很高。

我想,這是小朋友們與這社會、文化的連結尚還不如我們深遠的緣故。人們長期浸淫在某文化之中,漸漸將各式各樣原本不大相關的元素連結,形成概念,內化,成自然。「鐘」與準時、規律等意義本是無連結的,透過教育、耳濡目染之下,我們學會把它們連在一起,如此則方便我們與他人溝通、相交,甚或有助考試。

然而,這多少是有損創意的,假如我們太習慣去使用這些連結,視其為當然的標準、存在的話。單選題的遊戲設計,讓小朋友們在選擇「雷紋」時得到了錯誤的結果,一題、兩題、三題下來,如此的回饋會不會對他造成影響?他會不會想,Why the world don't make sense? And so?

我們能接受多元的存在嗎?甚至,存在於任何一個小角落?效率重要、效益重要,但如果過於著重這兩者的話,我想機器人即可勝任,毋須人類登場,我們的用處,在於那一點點點的「不一樣」、「差異」,That's what make human 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