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錯的小朋友
今天在校慶的校園導覽的遊戲攤位上值班,負責招呼前來參加闖關遊戲的大小朋友們,有一個題目是:
台大校徽 |
台大的校徽(如上圖)由三個主要的圖像所組成,分別是:傅鐘、椰子樹、雷紋(外圈)。請問,何者與台大希望學生「規律、準時、生活態度不隨便」的期許最為相關?
相信應該很多人都可以迅速地回答「傅鐘」作為答案,取其「鐘」的象徵意義。
但我發現,許多年紀較小(小學低年級,或更小)的小朋友,常也能快速地做出回答,卻不會指向「傅鐘」(有幾個指向了「雷紋」),或是,簡單的說,他們答錯的機率很高。
我想,這是小朋友們與這社會、文化的連結尚還不如我們深遠的緣故。人們長期浸淫在某文化之中,漸漸將各式各樣原本不大相關的元素連結,形成概念,內化,成自然。「鐘」與準時、規律等意義本是無連結的,透過教育、耳濡目染之下,我們學會把它們連在一起,如此則方便我們與他人溝通、相交,甚或有助考試。
然而,這多少是有損創意的,假如我們太習慣去使用這些連結,視其為當然的標準、存在的話。單選題的遊戲設計,讓小朋友們在選擇「雷紋」時得到了錯誤的結果,一題、兩題、三題下來,如此的回饋會不會對他造成影響?他會不會想,Why the world don't make sense? And so?
我們能接受多元的存在嗎?甚至,存在於任何一個小角落?效率重要、效益重要,但如果過於著重這兩者的話,我想機器人即可勝任,毋須人類登場,我們的用處,在於那一點點點的「不一樣」、「差異」,That's what make human 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