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
高中時,老師曾經在一堂英文會話課中問我:「未來想做什麼?」
"I want to make the society better." 我回應。
當時我腦中並沒有條清晰的道路。那時候的我,很喜歡看報紙、商周、與網路上各式各樣的科技新聞,對時事有種渴求感。那時報紙還有多張國際版,許許多多國內外的新聞,雖然每天看著哪裡又發生了什麼令人難過的事情,總有種無力、倦怠感,但還是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習慣。
上大學前,選校系時,我設定了個目標:我要擁有(至少)兩種觀點:政治的、與貨幣的。這個分類沒有很明確,是約略的指向,前者是與社會、人文的角度,後者則是與經濟、商業有關的。後來我上了會計系,對此我作出了一些平衡:國會研習社、濁水溪社。想不到的是,尤其是濁水溪社這部份,對我的影響相當深遠。
對於 making the society better,我一直在尋找方法,試圖結合自己的專業(緩慢地培養中),找到一個定位使力。一位堂姊曾提過一個很有趣的想法:賺大筆的錢,將大片山林買下,種樹。這是我高中末大學初時腦袋裡的一條朦朧的路,覺得可以先試試──以先掌握權力、資源為目標。對於這路,遭到了朋友的質疑,一些很刺激的評論。
今天的想法,其實是一件件事情堆砌而來的。認識了 Suming、圖騰,開始到處跟著跑。那時的我對於濁水溪社社課不大熱衷,對其中的內容多少接收了點,但多數隨風流逝,但但一些人是很令我佩服的。後來去過了台東,去過了美麗灣,後來又與東部發展條例發生了關係,認識了與東部環境議題相關的許多人。社課後來由灣灣主導,一系列以原住民、東部、環境為主軸的活動登場。。。如 Steve Jobs 所說的,回過頭來看,各個點,像是被一條線連了起來。一絲絲的脈絡似乎隱約顯露著方向,卻透明不清地難以辨識。
漸漸地,我瞭解到改變這世界的複雜度,各個面相糾葛在一塊,說不清也理不清。這世界的複雜,到了一種必須擁有信仰,才得以堅定的程度。我在拼湊一整幅圖,也在尋找更加接近根本、基底的施力點,或是說,擁有普遍性影響力的點。我試圖將自己放到理想的位置上,產生最大程度的貢獻。這很難,有時候我也想,當下立即進行,便是最大的貢獻。邊作邊學,亦是最快的一條路。沒有捷徑,只有努力,與堅定。
我開始相信一些事情。我相信人必須互相幫忙,世界才不致崩毀,最普遍的幸福才會到來。解決之道,必須從各方面下手。訴諸身處世界中的人們,是其一;向具有強制性公權力的單位主張,為其二;以各個擁有影響力的單位出擊,如企業、NGO等,是為其三。我擁有的資源、地位,讓我有條件作大夢。作大夢,並不意味著不切實際,重點在將眼光放遠,從一宏觀的角度出發。一方面盡量讓所有的活動皆圍繞在一核心概念,創造 Synergy;另一方面,則讓路走得、心想得不致偏狹。
我對變化多端的環境有著莫大的興趣,尤其是商業世界。因此,如何結合人生志向與喜歡的事情,還能順道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是一個必須持續思考的問題。如何參與商業活動,同時結合對其一、其二和其三的堅持?
面對各個問題,解決之路道阻且長,然夥伴其實不在少數。每個人都有成為夥伴的可能,各自皆有獨特的崗位,擔負著責任,發散影響力。每條路、每個想法都有可能在某天營造成就,不可知的可能性存在各處,我相信放開心胸的相互合作、彼此砥礪是妥善的辦法。畢竟,我們的目標,很可能都是一樣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