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贊助端?或說,為什麼訂閱?

其實,我贊助的不只「端」一個,只是我訂閱清單裡頭最新的一個。

今天,想談談我訂閱的三個理由,和清單裡的八個項目,分享、推廣給其他有興趣的朋友們。

 

我訂閱,是為了支持好團隊好觀點

自從在 FlyingV 實習時協助團隊募資開始,便養成習慣在各大群眾募資平台上找尋有意思、有意義的專案,然後贊助他們。若遇上喜歡而且實用的服務,比如說像 Feedly 或 Evernote,常常腦波一弱就成了訂閱用戶。

因為欣賞這些團隊的理念和最終的產出,所以就會想說可以如何一起參與、支持他們?對於這些以輸出「觀點」作為主要服務的團隊來說,我相信「訂閱」是目前為止最為直接、沒有利益衝突的互利模式。

 

我訂閱,也是為了拓展在商業、人文的視野

成為一名訂閱用戶,也促使我培養定期閱讀的習慣。某種程度來說,像是種正回饋的機制,我們的互動因此更加緊密。我藉著《端傳媒》從華人的角度思考,或跟著《Nikkei Asian Review》俯瞰亞洲,有時也從《New York Times》以美國菁英的視野望向世界,多元切換,非常有趣!

 

我訂閱,是我回饋的方式之一

二十多年來,受惠於這世界、社會很多,支持並貢獻一點點心力,更是讓這些有意義的事情,可以造福於更多人。更期待這樣的正循環,能不停輪轉下去。

 

我的訂閱有(按照時間先 => 後順序):

  • 中國時報:家裡訂的,是小時候看世界的媒介。大學期間,慢慢變得不熟。

  • 商業週刊:也是家裡訂的,也是小時候認識世界的管道。內容有點淺。

  • Feedly Pro:用了五年以上的訊息聚合平台,介面簡單易用,訂了數十個部落格+網站,每天必讀!

  • 新頭殼:引人深思的本土媒體

  • New York Times:一方面練英文、一方面想近距離觀察他們的數位化成果,很有收穫

  • Nikkei Asian Review:涵蓋全亞洲且兼具各國地方觀點的高質量刊物,讚!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數位版:每個月跟著探險家深入冒險或討論,畫面+影片很身歷其境

  • 端傳媒:懷著亞洲和平使命的特色媒體,獨到的華人視野,讓我忍不住想一起支持逐夢

 

一起支持《端》成長吧!

端的偉大藍圖

端的偉大藍圖

About Want Want & CNS Acquisition

Few words in English for quick understanding about Want Want & CNS Acquisition(旺中).

Recently, Want Want Holdings Limited(旺旺集團desired to acquire China Network Systems(中嘉網路) but only after 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NCC,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s permission. On 7/25, NCC has made its final decision that the acquisition can be done if several criterias are met. 


However, lots of people showed their concerns that Want Want would become the dominate player in Taiwan's media industry, which is a potential threat against freedom of speech. Disappointedly, Want Want didn't act well when critics showed up, and this is why I'm sharing the news.


There are some online posts related to the event which made it become easier to understand:
From Wiki(維基百科), from people with enthusiasm 1: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懶人包2:Baboo's 懶人包.

Also, here are some related personal post about the event and a student anti Want Want & CNS Facebook page.




Google+ 一歲了! 回顧與展望

 

Google 在 2011 年的 6 月 28 日企圖以 Google+ 為世人們帶來最成功、先進的社交服務。在當時,我們也為各位提供了第一手的發佈報導,以及一系列的追蹤。現在,一週年了,紛紛擾擾,且讓我們一同解析過往,再一次地認識 Google+,認識它的定位,它的目標,以及它未來可能的發展。

記得在 Google+ 仍舊實施邀請制的時候,還有人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有人說,Google+ 的目標不是為了贏得這場社交戰爭抑或幹掉競爭對手,而是希望它的出現可以使現行的社交服務更加開放。此外,激起人們熱烈討論的,還包括 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 Google+ 的粉絲數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名

Google 在發佈 Google+ 的時候,並不希望自己被社交網路這個概念給侷限。它希望 Google+ 是一個連結所有事物,結合彼此的一項服務。它不是個別的產品,比較像是一個各式功能與服務的集合體,黏接 Google 各個分離的產品。也許就像 Bradley Horowitz 所說的:Google+ 就是 Google 本身。

Google 選擇在一週年的當晚,發佈了 Google+ 最新的相關數據:2.5 億的會員數,以及每月 1.5 億的活躍使用者。然而,這些單看這些數據其實並不具有什麼意義。我們想要知道的是,這些使用者使怎麼使用 Google+ 的?使用的頻率為何?他們會透過行動裝置來連接嗎?也許,這些問題的答案才是比較重要的。

品牌,是 Google 希望達成獲利重點的項目。自從在去年底開始提供專頁的功能後,也一併帶來了官方使用導覽,企圖吸引各大品牌登陸,更好的融入 Google+ 的平台。

下表則是 The Next Web 在今年二月份時所做的統計,顯示在 Google+ 上的前十大品牌。假如我們把「社交圈」(Circles)與 Facebook 上的「讚」(Likes)視為一樣的話,以 Coca-Cola 為例,在 Facebook 上擁有 4 千萬個讚,領先在 Google+ 上的 32 萬個社交圈。當然這還有不少的進步空間,但在 Google+ 上的這個數字,仍是不斷在成長的。

然而,這裡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如何吸引公司進駐 Google+?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當他們已經投資在 Facebook 上時,還會再選擇 Google+ 嗎?一大重點在於 Google 必須有辦法告訴大家,這裡是有吸引力的,尤其當有消息指出,Goolge+ 會員的參與度低的時候

另外,則是有關 API 的問題。目前的仍有些限制存在,假如 Google 能改善這點的話,相信將能讓第三方的開發者們能更容易地與 Google+ 結合,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流量。
目前看來,最重要的是,Google 看來並沒有想要以自己的方式來與 Facebook 較量,這無法成功。Google 必須把真正屬於它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功能、服務搬上台。

一年很長,可以發生很多事,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原文連結,瞭解更詳盡的介紹。明年,當 Google+ 兩歲的時候,又會是如何的模樣呢?你,又希望 Google+ 變成麼樣子嗎?

(文章來源:The Next Web;圖片來源:Bruce Clay, Inc